close

前幾天,美國媒體報道稱,近十年以來,美國大學宿舍的費用增長了一倍,導致很多大學生不得不選擇走讀。然而在大學期間與父母住在一起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對於利茲大學廣播新聞專業的二年級學生阿布拉來說,與父母住在一起最大的好處在於有冰箱可以隨時供應美味的食物。
她說:我不需要為購置雜貨而擔心,也不用糾結於是吃油膩的外賣還是自己做晚飯如果我會做的話。
然而住在家裏的代價是她要幫忙做飯,還要隨時確保自己的臥室的整潔程度達到媽媽的標准。
對於將來的學生而言,在住校與走讀之間的取舍將會更加困難。
據全國學生聯合會調查表明,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遊學,美國大學的住宿費翻了一倍,使得非倫敦市的學生每年的住宿費超過了12000英鎊(約合113757人民幣)。
目前學生的最高補助(5740英鎊,約合54413人民幣)不足住宿費用的一半,維修補助又遭凍結,而且學費很可能還會上漲,這些都使得離家鄉去上學變得越來越奢侈。
這必然的導致了本地學生在大學中的比例顯著增長。
高等教育統計局表明,去年,美國至少有322000個全日制學校的學生選擇了走讀;與之相比,五年前只有278500個學生。
但走讀學生占總學生數的比例卻在近十年中一直都維持在20%左右。
在上個月發布的一份關於本地學生的報告中,全國學生聯合會專員大衛▪馬爾科姆說,離開家鄉去上大學是美國文化發展的必然,與住宿費用無關,是學生們迫切希望的事情。
他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如果你不做這件事情,你人生的經曆中會缺少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2011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歐洲的24個國家中,美國等五個國家只有很少的學生選擇走讀,這與歐洲其他大部分的國家情況很不一樣。
另外一點不同是,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經濟背景較好的學生更願意住在家裏,然而在美國則恰恰相反。
高等教育就業服務部業務部去年的另一份研究中發現,當家長的職業較為常規或是自己沒有上過大學時,孩子更傾向於住在家裏;女生比男生更願意住在家裏;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學生更願意住在家裏。
馬爾科姆說:對於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學生遊學,他們有可能會對某些學校抱有這樣的看法:我希望得到大學的畢業證,但這些大學的文化氛圍並不是那麼令人舒服也不夠多元化,所以我更願意待在家鄉,上當地的大學,和家人和朋友們在一起。經濟背景較差的學生常常認為大學裏的其他人都是中產階級,而自己不是。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人本來已處在劣勢,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他們的劣勢更加明顯。
倫敦教育學院教育經濟學講師吉爾▪溫妮思說: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公平的,因為如果他們選擇了最近的學校,就無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從學校的角度來講也是一樣的,它們可能因此而失去最好的學生。
高等教育就業服務部業務部的這份調查還發現,相比於那些願意離開家鄉去上大學的同齡人,留在家裏走讀的學生更有可能找一份不需要大學文憑的工作,且年薪很可能會在15000英鎊一下。
更明顯的是,走讀的學生更難以拿到一等或中上等水平類學位。
此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華威大學就業研究所的榮譽教授凱特▪普塞爾說,由於大部分的走讀學生從家裏到學校至少要30分鍾,所以他們大多都不會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由此而對他們的就業前景產生影響。
毫無疑問,那些在學生社團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可以成為負責人的學生,更容易在畢業之後找到好的工作。
但是,凱特還說,走讀並不是一定會限制學生的選擇,有些學生可以參加他們社區的一些課外活動。
對於那些由於經濟原因不得不住在家裏的學生而言,這或許並不完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以讓他們和當地的朋友保持聯系,還能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或是尋找一份兼職。
研究還表明,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支持。
馬爾科姆說,盡管很多研究機構都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很少有機構采取具體措施來幫助這些走讀的大學生。
曼徹斯特大學學生會主任艾倫▪麥克勞琳也認為,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確定這些學生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為此,聯合會近期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小組來研究這個問題。曼徹斯特當地的大學生為一個調查曼徹斯特大學附近的入住率和搬出率的項目提供了很多數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遊學
    全站熱搜

    工業機械與家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